《濕疹俱樂部》精油篇

在找尋濕疹療法的過程中,一定會碰到精油(Essential oil)。精油是植物的精華,是採用其葉、枝幹、根、果皮等部份,以不同的方法例如壓榨、蒸餾及二氧化碳高壓法提煉出來,目的是利用植物強大的力量去治病,也就是 Aromatherapy (香薰治療,台譯芳香治療) 。這概念和中藥十分類似,印度也有的,對亞洲人來說不難接受。至於我為何會開始研究精油,其實是由朋友教我的一個偏方啟發的,以後再談吧。

精油大會
精油大會

我不是註冊芳療師,書倒是看過不少,以下綜合談談一些對治療濕疹有幫助的精油(價格只供參考喔):

*羅馬洋甘菊(Chamomile Roman):能舒敏、減壓、治頭痛、失眠、女性生理期不適,中價位。

*德國洋甘菊(Chamomile Germany):和羅馬洋甘菊大致相同,但其中藍色的chamazulene 成份對濕疹更有效。這個我用過,效果不錯,中價位,比羅馬洋甘菊貴。

*薄荷(Peppermint): 氣味清爽但略刺鼻,對感冒鼻塞都有效,也可以殺菌、消炎、止癢。以我的經驗,止癢的效果大概有一小時,不算太持久,但如果症狀輕微點的也應該不錯。雖然我不喜歡潤唇膏有薄荷味,但用在身上卻不算太討厭。低價位。

*薰衣草(Lavender): 其中一種最為廣泛使用的精油,治療暗瘡、濕疹、可抗過敏、止癢、除疤、舒緩。以我的用後感來說又不算對濕疹太有效,但它的氣味宜人,如果混和薄荷還可以減輕刺鼻的味道,在睡前用的話對安眠有點作用。低價位。

*玫瑰(Rose otto/Rose absolute/Rose CO2):滋潤成熟皮膚、抗抑鬱、治療濕疹。非常昂貴的精油,我買後只捨得用在臉部。Rose otto 是蒸餾萃取的,理論上最安全;Rose absolute用溶劑萃取,可能會有少量溶劑殘留(亦有指微量殘留溶劑其實並無大礙);比較新的Rose CO2用二氧化碳萃取,亦是十分安全的選擇。高價位。

*永久花(Helichrysum):治療暗瘡、濕疹、促進傷口癒合。中高價位。

*香蜂草(Melissa):有很濃的檸檬香味,抗抑鬱、治療濕疹。高價位。

以下三種油可結合成三香油使用,我也用過,見《保濕篇-油》

*乳香(Frankincense):抗老化、改善免疫系統、促進傷口癒合、減壓。保濕功效很好,我喜歡稀釋後加在面霜中使用。中價位。

*廣藿香(Patchouli):味道頗重(屬於木味),治療暗瘡、濕疹、驅蟲、舒壓。低價位。

*檀香(Sandalwood):鬆馳神經、滋潤乾燥皮膚、除疤。芳療研究認為可帶來內心平靜。印度的品質較好,中高價位。

精油必須加入基底油(Carrier oil)稀釋才可用,不可直接接觸皮膚。稀釋的比例由1.5 – 3%精油加入 100mL基底油中,1mL大概有20滴精油,3%是60滴,1.5%就是30滴了。不過有一些芳療師會建議其中一些可以直接使用,例如茶樹和薰衣草精油,不過還是小心測試過後才用吧。

純精油要用深色玻璃瓶盛載,因為光線會令精油變質,而且精油會咬塑膠瓶的(所以不要以為天然的都很溫和)。至於加了基底油稀釋的(如2%下),勉強可以用塑膠瓶,不過長期用的話還是建議用玻璃瓶較安全,如果有 dropper bottle的話就更佳。另外,據說不少精油會引起子宮收縮,通常不建議孕婦使用,但有學者又認為問題不大(因為用量不高),不過一般都建議懷孕初期的三個月內應避免,還是小心為上。

在我的經驗裡,那一種最有效?答案是都差不多,都有舒緩的作用,德國洋甘菊和薄荷比較好一點,但都不能令我遠離濕疹。不過,當你被濕疹折磨得死去活來的時候,塗點精油,深深吸一口它的香氣,倒能真的放鬆。畢竟香薰治療講究的是身、心、靈配合,單純塗抹,未必能夠發揮精油的全部功效,要整體使用精油的話,就要求助註冊芳療師了。另外要留意的是,同一種精油用久了效力會減低,每隔三、四個月要交替運用,還好精油的保質期通常比較長(而容量亦不多),所以即使買多幾種,也不會浪費。

至於基底油的選擇,下次再談。

延伸閱讀:濕疹俱樂部

發表留言